外卖餐盒加热后可能致癌?这是真的吗?很多网友称塑料制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身体被检测出微塑料颗粒也是近年来人们讨论的热点,可是我们的生活似乎已经离不开塑料制品。在我们点外卖的时候,该如何区分包装材料的类型?哪些是不能用于装热食的?这些塑料制品在使用时,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知道哪些塑料制品是有害的,哪些是无害的呢?
在我们中国,所有塑料制品上,基本都印有一个三角形的“回收”标签。其中有不同的数字,有时下面还会附带一些字母,这些符号和字母的含义代表什么?这些塑料制品是否可以回收利用?
在这些符号当中,1号PET对应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种材料的耐热性不高,但可塑性和机械性能较好,造价便宜,常被用于制作矿泉水瓶。因此不要用矿泉水瓶装过热的水,以免产生有毒物质。
而有人说这种材料在反复使用或加热时,可能会产生致癌物质。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PET的可塑性很好,并不会添加额外的增塑剂或者添加剂,所以不会出现热熔现象,以及产生致癌物质,因此致癌是不太可能的。但反复使用或者用它来接热水会导致其累积有害物质以及产生变形,这是很不健康的。
2号HDPE代表的材料是高密度聚乙烯,常用于沐浴乳、洗发水和牛奶盒的外包装。因为这种材料的制作工序,成品使用后不易清洁,一般建议用完就扔掉,不要反复使用,避免造成细菌滋生等情况。
3号PVC的材料是聚氯乙烯,它在食品包装上用得很少,常用于制作塑料袋、塑料雨衣管材等物品,在超过100度的高温下会产生氯化氢,在阳光下也不太稳定。由于聚氯乙烯属于致癌物,所以通常不会用于食品包装,建议不要用含PVC的产品接触食物。
4号LDPE,它的材料是低密度聚乙烯,材质很轻,机械性较好。但这种材料不耐热,且在高温下不安全,使用环境应避免高温。常用于制作保鲜膜、保鲜袋和塑料袋,所以食品加热时不要裹着保鲜袋,避免产生有害物质。同时LDPE在与油脂接触时会被缓慢溶胀,接触久了后会散发出一种类似口水的味道。
5号PP的材料是聚丙烯,这是餐盒的常见材料,它是唯一可以重复使用且可以用于微波炉的塑料材料,材质较轻且透明,抗腐蚀性耐酸性较好。但由于成本较高,一些厂商生产的餐盒的盒盖,会采用成本较低的PET材质。所以在微波炉加热时,最好还是先去掉盒盖再加热,以免盒盖高温变形或产生其它有害物质。
6号PS材料是聚苯乙烯,我们的外卖餐盒和生日蛋糕中的塑料刀叉,经常会采用这种材料。由于其中含有增塑剂,如果高温加热可能会析出有害物质,所以不能用于微波炉加热,也不能重复使用。
7号则代表其它材料,现在一般是指PC聚碳酸酯,它的特点是比较耐用,常用于奶瓶、水壶水杯等。由于其在加热消毒过程中不易发黄或堆积有害物质,也被用于制造生产医疗器材和防护用具,在汽车的零部件中也存在它的身影。
以上提到的所有材料均可回收利用,塑料制品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及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塑料制品并不可怕,只要对塑料的使用有简单的常识,就能避免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