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能源危机影响,一些国家的气候政策出现回摆,欧洲多国纷纷推迟退煤和减排进程。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0月20日表示,中国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坚定不移。
塑料污染治理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工作进展事实上出现了停滞迹象,替代环节的可降解塑料制品推广应用遇到了阻力,行业人士对2025年的目标完成表示怀疑。具体到治理措施上,围绕源头减量——循环回收——末端处理三个环节孰轻孰重,是否依赖替代以及怎么替代等问题也出现一些争论,甚至有学者提出要修改80号文政策,考虑允许继续生产和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
国务院智库专家常纪文、金发科技首席战略官李建军则认为循环回收才是阳光大道。
常纪文:算大账,建议往循环再生靠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撰文《塑料污染治理须算绿色低碳循环大账》,他指出,塑料污染的系统治理,不能只算某个方面的小账,而须算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三方面的综合账。
常纪文表示,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禁限政策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全面实施面临困难: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市场价格高,会增加消费者成本,影响回收体系,降解时间未必一致,禁限政策在执行中不均衡,管不住流动市场。而无纺布、纸、竹木等可降解包装替代材料的生产,从全生命周期来看,也需要消耗能源,有的甚至消耗更多的能源。应重视塑料制品的回收与循环再生或者能源化,建议往回收和循环再生靠拢,建议对再生材料税收优惠,政府优先采购。
李建军:再生循环是治理塑料污染的阳光大道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首席战略官李建军在《塑料工业:绿色低碳循环》一文指出,塑料污染的本质是由于使用和处置不当导致的塑料废弃物环境泄露问题,因此对塑料物质流流向管控极为重要。
近年来,尽管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发展对废塑料污染问题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其仅能解决特定一次性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而无法解决其他塑料制品以及现有废弃塑料存量的处置难题。目前仍有49亿吨废弃塑料未获得妥善处理,因此,只有发展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才能从根源上解决以上问题。
研究表明,限制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废弃塑料的热机械降解导致机械回收制品力学性能差;2、不同高分子间相容性较差,简单共混再生会出现严重的相分离导致性能较弱,而分拣难度大、效率低、成本高。其中,后者为主要难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目前有机械回收和化学回收两种方法。
学术界目前采用的主要有机械回收(化学增容法和物理增容法),化学回收(热解法和催化剂法),化学回收主要将塑料用不同手段降解为单体后重新聚合成为塑料,但是,该过程碳排放强度较高、存在一定的化学毒性,不利于塑料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因此,我国塑料工业的绿色低碳循环仍依赖机械回收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李建军认为,对于的废旧塑料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道路如下:1、物理机械再生是大道(全力推广);2、化学高温裂解是小路(另类化工);3、化学循环解聚是难路(醇解酶解);4、完全生物降解是新路(积极替代);5、填埋是末路(大幅减少);6、焚烧是终路(最后终结)。
李建军根据多年来在塑料工业方面的经验和沉淀,还整理了常见石化基和生物基塑料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与绿色、低碳、循环的关系。
常见石化基和生物基塑料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与绿色、低碳、循环的关系